相關文章
工作進行中 (#1)
在地鐵公司採用電腦字體之前,初期所製作的中文字都是由手工完成,由設計師把漢字一筆一劃地畫出來。期間經歷了幾次不同的製作,字體風格也稍有差別,包括筆劃的細節與字型的結構,坊間把這個迭代分成三期,分別稱為地鐵宋一號、二號、三號。 柯熾堅老師指出…
工作進行中 (#8)
在開發一款新字體的初期,我們通常會制定一些標準,作為日後字體量產階段的參考。除了大家熟悉的筆劃、部首等,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維度,就是字體的濃淡度。如圖所示,透過統計橫向與豎向筆畫的多少、以及包含不同部首的複雜性,可以幫助我們把屬於類似結構的字…
工作進行中 (#7)
數週前我們展示了一些尚在製作中的字,並介紹了它們結構的特點。如果跟目前常見的宋體作比較,其字形體系中的裝置的確是有一點點的不同,因此也有人會誤解其為錯字。回顧漢字的發展歷程,會清楚看到字體本身一直在演變,特別是印刷字體,一般稱之為異體字。造…
你知道嗎? (#3)
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通車的香港地鐵,其導向系統在國際上一直享負盛名。除了字體以外,地鐵車站的顏色紙皮石牆身、車站裝潢的色調等,都是它具有標誌性的特徵。 你知道嗎?利用車站配色來區分不同的車站,此空間設計亦可視為導向系統的一部分。顏色的選擇也是有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