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關文章

工作進行中 (#8)
在開發一款新字體的初期,我們通常會制定一些標準,作為日後字體量產階段的參考。除了大家熟悉的筆劃、部首等,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維度,就是字體的濃淡度。如圖所示,透過統計橫向與豎向筆畫的多少、以及包含不同部首的複雜性,可以幫助我們把屬於類似結構的字…

你知道嗎? (#2)
上回說到「荔」字,你知道美孚站以前是稱作荔灣站嗎?荔灣站位於荔枝角灣,但因鄰近的荔景站和荔枝角站,皆以「荔」為站名的開頭,為免對乘客造成混淆,於1985 年更名為美孚站。可見良好的導向系統蘊含很多因素,除了用以顯示的字體外,名字本身亦相當重…

工作進行中 (#3)
傳統雕版印刷字體的形態和特徵,體現在很多書寫的地方,例如俗稱「草花頭」的部首。對於這個部首,我們會跟隨初代「地鐵宋」的風格,把它的造型分成兩個呈十字形分佈的組合來處理。從設計美學的角度來看,這種寫法與現代常見的「一筆橫劃」在外型上有較大差異…

工作進行中 (#4)
「地鐵宋」起初的造型設計,出現在1982 年的《地鐵導向系統設計指南》文件裡。其中收錄的漢字主要是為了滿足指示牌及站名的所需用字,字數不多,涵蓋的部首也有限。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初代「地鐵宋」① 的書寫風格:它參照了早年照相植字玻璃板的字款,…